一、地暖与暖气片工作原理及分类

1.1 地暖工作原理及分类

地暖作为一种舒适、高效的采暖方式,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主要通过将热量从地面散发到室内空间,实现室内温度的提升,为人们营造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根据热源的不同,地暖可分为水地暖和电地暖两种主要类型,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1.1.1 水地暖工作原理与构造

水地暖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温度不高于 60℃的热水作为热媒,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加热管内循环流动,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这种采暖方式的热量传递过程较为复杂,首先,热源设备将水加热,热水通过采暖主管道输送到分集水器。分集水器如同地暖系统的心脏,它将热水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支路的地暖管中。地暖管内的热水在循环流动过程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填充层和地面材料,地面温度升高后,通过辐射的方式向室内空间释放热量,使室内温度逐渐升高。同时,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后密度减小,形成自然对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进一步促进了室内空气的热交换,使室内温度更加均匀。

水地暖系统主要由热源设备、采暖主管道、分集水器、地暖管、温控系统和地面结构层等构成。热源设备是整个系统的能量来源,常见的热源设备有壁挂炉、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太阳能集热器等。以壁挂炉为例,它通常以天然气为燃料,通过燃烧天然气将水加热,为地暖系统提供热水。在一些天然气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区,壁挂炉作为水地暖的热源设备应用较为广泛。空气源热泵则是利用空气中的热量来加热水,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在南方地区冬季气温相对较高的情况下,空气源热泵能够高效地从空气中提取热量,为水地暖系统提供稳定的热源 。地源热泵则是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进行供热和制冷,其能效比高,对环境友好,但前期投资较大,适用于对环保要求较高且长期使用的大型建筑或别墅。

采暖主管道是连接热源设备和分集水器的重要部分,一般采用铝塑复合管。这种管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腐蚀性和保温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热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在户型较小的地暖系统中,主管道用量较少,走向也相对简单;而在别墅或复式等较大户型的地暖系统中,主管道用量较多,需要专业的设计师进行精心设计,确保其走向合理,安装时要求横平竖直,以保证热水能够均匀、稳定地输送到分集水器。

分集水器包括分、集水干管、排气泄水装置、支路阀门和连接配件等。它的作用是将来自热源的热水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地暖管支路中,并将地暖管中循环后的热水汇集起来,再返回热源设备进行加热。排气泄水装置能够及时排出系统中的空气和冷凝水,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支路阀门可以单独控制每个支路的热水流量,从而实现对不同房间温度的独立调节。例如,在一个四居室的住宅中,用户可以通过调节分集水器上各个支路的阀门,根据不同房间的使用需求,分别控制客厅、卧室、书房等房间的温度,满足家庭成员不同的舒适度要求。

地暖管是实现地面辐射采暖的关键部件,用于地面辐射采暖的低温热水的冷热交换。地暖系统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暖管材的选择,目前常见的地暖管材有 PE - RT 管、PEX 管、铝塑复合管等。PE - RT 管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温性和抗应力开裂性能,施工方便,价格相对较低,是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地暖管材之一。在一些普通住宅的地暖安装中,PE - RT 管因其性价比高的特点,受到了众多用户的青睐。PEX 管则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压性,化学稳定性好,但柔韧性较差,施工难度相对较大。铝塑复合管结合了金属管和塑料管的优点,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但其价格相对较高,一般用于对管材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所。

温控系统是实现水地暖智能化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精确检测室内温度,将测量的温度信号传至温控器内部,与用户设定的温度进行对比,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温控器控制热源设备启动,增加热水的供应,提高室内温度;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控器控制热源设备减少热水供应或停止工作,使室内温度保持在设定范围内。常见的温控器有液晶屏幕温控器和无线可编程温控器等。无线可编程温控器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用户可以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温控器,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远程调节。例如,用户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可以通过手机提前打开家中的地暖,并设定好合适的温度,这样回到家就能享受到温暖舒适的环境。

地面结构层包括保温层、反射膜、填充层和地面装饰层等。保温层一般采用挤塑板或苯板,其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向地面下层的传递,提高地暖系统的热效率。反射膜则铺设在保温层上方,能够将热量向上反射,进一步增强地面的辐射散热效果。填充层通常采用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它不仅能够保护地暖管,还能使地面温度更加均匀。地面装饰层可根据用户的喜好选择大理石、瓷砖、实木复合地板等材料,不同的地面装饰材料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会对地暖的散热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大理石和瓷砖的导热性能较好,能够快速将地面的热量传递到室内,使室内温度上升较快;而实木复合地板的导热性能相对较差,但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和舒适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室内温度的保持时间。

1.1.2 电地暖工作原理与特点

电地暖是将外表允许工作温度上限 65℃的发热电缆埋设地板中,以发热电缆为热源加热地板,以温控器控制室温或地板温度,实现地面辐射供暖的供暖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当发热电缆通电后,电流通过导体,由于导体存在电阻,根据焦耳定律,电流会在导体中产生热量,使导体温度升高。发热电缆的工作温度通常控制在 40℃ - 70℃之间,通过地面(10℃ - 35℃)作为散热面,以辐射的方式向地面以上传递热量,使地面温度升高,进而提高室内温度。在这个过程中,热量的传递主要依靠辐射和少量的对流。辐射散热是电地暖的主要散热方式,它能够直接将热量传递给室内的物体和人体,使人感受到温暖。例如,当人们坐在铺设了电地暖的房间里,即使周围空气温度没有明显升高,也能明显感觉到来自地面的温暖,这就是辐射散热的效果。

电地暖具有多个显著特点。其加热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地面温度升高,达到设定的室内温度。与水地暖相比,水地暖需要先加热热水,再通过热水循环将热量传递到地面,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而电地暖直接通过发热电缆发热,热量能够迅速传递到地面,一般情况下,电地暖开启后 30 分钟左右就能使室内温度有明显的提升。在一些对升温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所,如办公室、会议室等,电地暖的快速升温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即时温暖的需求。

电地暖的控制非常灵活,用户可以通过温控器精确控制每个房间的温度,实现个性化的采暖需求。每个房间都可以独立安装温控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生活习惯,随时调节房间的温度。对于家中有老人、小孩或不同生活作息的家庭成员来说,这种灵活的控制方式能够满足每个人对温度的不同要求,提高生活的舒适度。比如,老人可能喜欢温度稍高一些,而年轻人则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通过电地暖的灵活控制,每个房间都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满足家庭成员的个性化需求。

然而,电地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能耗较高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电地暖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其能源转换效率虽然较高,但在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大部分电能来自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发电,发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因此使用电地暖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在一些电价较高的地区,使用电地暖的费用可能会让一些用户感到经济压力较大。在北方某城市,冬季使用电地暖的家庭每月电费支出可能比使用水地暖或集中供暖的家庭高出 20% - 30%。

电地暖还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对于大户型房屋来说,由于采暖面积较大,所需的电地暖功率也相应较大,可能会存在用电增容的问题。在一些老旧小区,电力供应设施可能无法满足大户型房屋电地暖的用电需求,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改造升级,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带来一些不便。电地暖属于隐蔽工程,一旦发热电缆出现故障,维修难度较大,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维修,可能会对用户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电地暖市场发展迅速,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会以次充好,导致用户在选择产品时面临一定的风险,影响电地暖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1.2 暖气片工作原理及分类

1.2.1 暖气片对流散热原理

暖气片作为一种常见的供暖设备,其散热原理主要基于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其中对流散热在暖气片的热量传递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热水或蒸汽通过管道进入暖气片内部时,暖气片的金属壁面迅速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此时,暖气片周围的空气与暖气片壁面接触,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在靠近暖气片壁面的空气层中,热量通过导热的方式从暖气片壁面传递到空气分子上,使这部分空气分子的动能增加,温度升高。

温度升高后的空气密度减小,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热空气开始向上运动,周围的冷空气则不断补充过来,形成空气的对流循环。在这个对流循环过程中,热空气将从暖气片吸收的热量不断地传递到室内空间的各个角落,从而使室内温度逐渐升高。例如,在一个普通的卧室中安装了暖气片,当暖气片开始工作后,靠近暖气片的空气首先被加热,热空气上升,在房间的顶部聚集,而房间底部的冷空气则向暖气片附近流动,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对流气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房间的空气都参与到这个对流过程中,室内温度逐渐变得均匀。

对流散热的效率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暖气片的材质对对流散热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不同材质的暖气片具有不同的导热性能,导热性能好的材质能够更快地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从而提高对流散热效率。例如,铜铝复合暖气片,铜的导热系数较高,能够迅速将热水的热量传递给铝制的散热片,铝制散热片又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能够有效地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使得铜铝复合暖气片的对流散热效果较好。

暖气片的结构设计也会影响对流散热。散热片的形状、间距和数量等因素都会对对流散热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散热片的形状设计合理,能够增加空气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促进空气的流动,从而提高对流散热效率。例如,一些暖气片采用了波纹状的散热片设计,这种设计增加了散热片的表面积,使得空气在流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与散热片接触,增强了对流散热效果。散热片的间距也需要合理控制,如果间距过小,会阻碍空气的流通,降低对流散热效率;如果间距过大,则会减少散热面积,同样不利于对流散热。合适的散热片数量能够在保证散热面积的同时,确保空气能够在散热片之间顺利流通,实现高效的对流散热。

房间的空间布局和通风情况也会对暖气片的对流散热效果产生影响。如果房间内家具摆放过于密集,阻碍了空气的流动,就会影响对流散热的效果,导致室内温度不均匀。在一些客厅中,如果沙发、茶几等家具将暖气片周围的空间遮挡过多,热空气就难以顺畅地上升和扩散,使得靠近暖气片的区域温度较高,而远离暖气片的区域温度较低。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促进空气的对流,提高暖气片的散热效率。在通风良好的房间里,新鲜的冷空气能够及时补充到暖气片周围,与热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加快室内温度的升高。在寒冷的冬季,适当打开窗户通风,能够让暖气片的散热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为室内提供更加温暖舒适的环境。